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贝因美巨亏黑洞难填 病根或在主营业务

贝因美巨亏黑洞难填 病根或在主营业务

来源:火益·HOMYi    发布时间:2018-03-08 10:52:03

2018年3月8日消息,贝因美近期发布的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26.47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4亿元。中新经纬客户端梳理发现,加之2016年亏损的7.81亿元,贝因美这两年的亏损金额已高达17.4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贝因美多名董事均表示不能保证上述业绩快报的真实性。

董事们的“不保真”引起了深交所的关注。2月28日,深交所发函要求贝因美于3月6日前对董事之间及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是否存在严重分歧,以及是否会导致公司经营管理混乱、严重影响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等情况作出进一步说明。

然而,截至3月6日,贝因美并未如期对上述关注函作出回复,并于当晚发布公告称,将延期至3月13日前向深交所提交书面回复并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

29套房产都堵不上的巨亏黑洞

2月27日晚,贝因美发布2017年度业绩快报,实现营业收入26.4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4.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64亿元,较上年同期下滑23.44%;基本每股收益为-0.94元,较上年同期下滑23.68%。

贝因美认为,导致2017年巨亏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随着配方注册制落定以及2018年起正式实施,其“洗牌”效果未如预期般强烈,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导致行业普遍竞相杀价甩货,整体销售未达预期,导致当期销售收入未达预期,同时市场投入费用门槛提高,严重影响利润实现;

二、根据子公司和DarnumDairyProducts(UJV,非公司型合资架构)共同签署的《产品购买协议》规定,公司预期对其采购订单不足,预计执行该协议变为亏损合同,满足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减少了公司利润;

三、因市场竞争激烈效期较短的产品买赠及消费者促销受限,产品到期报废致使存货核销较原预期增加;

四、应收账款回款未达预期,较预测的坏账准备增加而减少公司利润。

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2016年的亏损金额也高达7.81亿元。按照《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上市公司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连续为负值或者因追溯重述导致最近两个会计年度净利润连续为负值,其股票交易将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ST)。

也就是说,2017年年报披露后,贝因美或将戴上*ST的帽子。

中新经纬客户端了解到,为实现盈亏平衡避免被ST,贝因美曾启动闲置非经营资产处置计划,试图通过出售子公司、甩卖房产“自救”。公开资料显示,2017年第四季度,贝因美累计出售了位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热点城市的29套房产。

先是2017年10月,贝因美将位于上海和杭州的7套房产公开出售,建筑面积合计2926.34平方米,预计产生收益约2300万元(若公司年度亏损,则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预计产生的收益约3000万元)。

紧接着,2017年12月,贝因美又将位于杭州、重庆、成都等地的22套房产公开出售,建筑面积合计3398.47平方米,估价1.04亿元,预计产生收益约3560万元(若公司年度亏损,则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预计产生的收益约4740万元)。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抛售资产所得并未能成功填补贝因美的巨亏黑洞。贝因美在公告中坦言,启动资产出售、政府补贴申请等举措,未达预期。

二股东频“发难”

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在贝因美2月27日发布的公告中,董事朱晓静、Johannes Gerardus Maria Priem及独立董事刘晓松均表示,基于贝因美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及处理、存货跌价准备、资产减值、内部控制缺陷等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公司2017年度业绩快报作出准确判断,不能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完整。

值得一提的是,朱晓静及Johannes Gerardus Maria Priem均为贝因美二股东新西兰恒天然公司(下称“恒天然”)的代表,而独立董事刘晓松已于2月5日向贝因美提交辞职报告,申请辞去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独立董事、公司审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务。

事实上,在贝因美1月份出售子公司“豆逗工厂”和2017年业绩预告修正公告中,上述几位董事也都提出了保留意见。

贝因美在2月22日披露的《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问询函回复的公告》中表示,部分董事不能保证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的主要原因为公司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存在缺陷。而贝因美年审会计师也认为公司在内部控制和财务管理方面存在部分缺陷。

据新京报报道,之前有传闻称,恒天然欲强行收购贝因美实现掌控。之后,恒天然对此消息予以否认,但却在声明中提到,“如果企业发展中存在任何有违监管及上市公司内控要求、与恒天然价值观不相符的情况,恒天然亦不能认同。”同时,该报道还提及恒天然于2018年1月22日发表声明,称对贝因美长期以来的业绩表现“极度失望”,正在寻求包括贝因美2017年度业绩公告及业绩预期下调的更多信息,同时表示将在恒天然即将发布的中期业绩报告中考虑此次投资的财务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3月,恒天然以18元/股的价格入股贝因美,持股占比18.82%,成为贝因美第二大股东。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恒天然的持股比例未发生变化。

2月28日,深交所再次向贝因美发去关注函,要求其于3月6日前,对董事之间及董事会与管理层之间是否存在严重分歧,以及是否会导致公司经营管理混乱、严重影响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等情况作出进一步说明。

然而,截至3月6日,贝因美并未如期对上述关注函作出回复,并于当晚发布公告称,将延期至3月13日前向深交所提交书面回复并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

奶粉巨头的陨落

贝因美也曾辉煌过。

据了解,贝因美成立于1999年,曾凭借一款婴幼儿速食米粉打败当时占领中国市场的美国食品巨头亨氏。在此之后,贝因美不仅在众所周知的两次行业危机中存活下来,还一度成为国产婴幼儿奶粉产业的巨头。

AC尼尔森调研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12月,贝因美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市场占有率为9.3%,位居前十大品牌奶粉的第四位,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二;2010年1-10月,贝因美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占有率达到10.8%,在前十大品牌奶粉的排名上升至第三位,在国产品牌中排名第一。

2011年,贝因美在深交所上市,首发价格为42元/股。上市后,贝因美仍旧保持业绩高速增长,并于2013年创下了年营收61.17亿元、归母净利润7.21亿元的历史纪录。然而,在此之后,贝因美的业绩开始出现下滑,并于2016年首度亏损。

有意思的是,贝因美的业绩表现与行业整体数据几乎相悖。欧睿国际发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之后,国产奶粉市场整体呈现下滑趋势,尤其是在2015年和2016年,行业增速一度下落至-2%和-4%,呈现负增长的态势,直到2017年,国产奶粉行业增速恢复至8%,迎来了三年来首次回升。

产业层面,今年2月份包括澳优乳业、君乐宝乳业、飞鹤乳业在内的国内多家主流奶粉企业也宣布上调新年销售目标。

京东商城消费品事业部母婴采销部总经理刘利振也认为,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正在恢复。“以前国内奶粉市场确实是合资品牌的天下,但现在这种情况正在改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慢慢接受国产品牌的奶粉。”刘利振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表示。

可就在这个时候,贝因美连续两年巨额亏损,受业绩拖累,公司股价也已跌至5.14元/股(3月6日收盘价)。

母婴行业独立评论员年永威指出,贝因美几次业绩“变脸”及股价的“跌跌不休”,正说明其主营业务出现了根本问题,亏损是在为其过去的错误买单。

中新经纬客户端梳理发现,亏损后的贝因美开始频繁寻求转型。2017年1月份,贝因美拟出资2.25亿元参与设立华大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保险”),占股15%,试图涉足健康保险;同年4月份,市场上又传出贝因美欲以不高于3亿美元的价格全资收购美国CSL公司,进军生命科学领域以及布局海外市场。

然而,截至目前,贝因美上述两场“跨界”尚未有新的进展。

贝因美下一步将走向何处?中新经纬客户端多次致电贝因美董秘办,并向其2017年半年报中的预留邮箱发去采访函,试图了解公司近几年业绩持续下滑并陷入巨额亏损的具体原因,以及公司下一步发展规划,截至发稿前,仍未得到回复。


相关标签: 贝因美 主营业务